核能業界知情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90余名科研人員選擇集體辭職的關鍵原因可能是,他們希望把目前的科研成果通過科創板進行快速產業化。
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下稱“中科院核安全所”)90余人集體離職的消息,不僅引發外界關注,在中國核能業界也掀起了一陣激烈的反響。
7月21日,中科院網站發布消息稱,為落實中央領導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聽取中科院有關情況匯報,并要求國務院辦公廳、科技部、中科院等單位成立專項工作組,近日赴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就其下屬研究所職工離職事件展開深入調研。目前尚未有定論。
關于“集體辭職事件”,核能業界更多的是把目光放在中科院核安全所新型核反應堆研發的方向,以及在整個業界的定位上。這個新型核反應堆,就是中科院核安全所正在研發的“鉛鉍冷卻反應堆”——在該所俗稱“核電寶”。
但多名業界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科院核安全所目前尚缺乏實戰經驗,使得該核反應堆未來難以進行工程化。而這或許是引發集體辭職的重要原因之一。
辭職謎團
關于這90余名科研人員集體辭職的原因,在網上和核能圈里眾說紛紜??偨Y起來,有這些猜測:待遇問題,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行更換保安,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新任院長劉建國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不過,核能業界知情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90余名科研人員選擇集體辭職的關鍵原因可能是,他們希望把目前的科研成果通過科創板進行快速產業化。
據《人民日報》報道,2011年3月,日本發生福島核泄漏事故后,國內專家呼吁重視核安全基礎研究。在前后兩任中科院院長路甬祥院士、白春禮院士等領導持續推動下,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得以啟動,吳宜燦研究團隊負責“鉛鉍冷卻反應堆”項目。同年9月,中科院核安全所揭牌,吳宜燦被任命為籌建負責人。
上述報道提及的“吳宜燦研究團隊”,指的是FDS中科鳳麟團隊。
但中科院核安全所和FDS中科鳳麟團隊是否是同一個團隊,根據目前已有的公開資料依舊難以確認。兩個機構有各自的官網,但所長和團隊創始人都是吳宜燦,且研究領域和方向幾乎重合。
中科院核安全所官網是這樣介紹中科鳳麟的:中科鳳麟始于1986年,主要從事先進核系統研發及相關安全技術研究,源于中科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已發展成為以中科瑞華、中科超精、中科超安、中科石金等公司為技術產業化平臺,與國內外多家科研機構密切合作建立的多學科交叉研究團隊,重點研究領域涵蓋中子物理、先進裂變核能、聚變核能、核技術交叉應用等。中科鳳麟的基礎是多單位聯合組建的“FDS團隊”,現有核心成員6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