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新注冊相關企業大幅增長 “無人經濟”開啟加速模式

無人餐廳里,機器人廚師烹制的佳肴吸引了眾多食客;無人咖啡廳外,等待的顧客排起長龍,占地2.5平方米的玻璃房里飄出濃郁的咖啡香氣……這是日前發生在上海市長寧區的一幕。   無人便利店、無人餐廳、無人配送、無人工廠……近年來,基于新技術的“無人經濟”迅猛發展。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無人零售相關企業超1.6萬家,工業機器人相關企業超5.6萬家,今年以來均增長30%以上。越來越多的“無人業態”應用了哪些技術?給生產生活帶來了什么改變?   從制造到“智”造   ——AI為生產賦能,提效率降成本,替人干“苦活、累活、臟活、危險活”   精準化控溫的立體烘烤設備、精密傳感的數粒機和組合秤、人工智能充氮包裝系統……開播僅5分鐘,觀看量突破10萬,透過不同角度機位的直播鏡頭,全球網友目睹了一袋袋香脆可口的恰恰瓜子和“每日堅果”是如何從恰恰透明化工廠中生產出來的。消費者擔任“在線監工”,透明化生產過程盡收眼底,其背后是智能工廠的快速發展。   國家發改委等13部門日前聯合印發的《關于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提出,發展基于新技術的“無人經濟”,支持建設智能工廠,實現生產過程透明化、生產現場智能化、工廠運營管理現代化。   日前,上海宣布將實施“100+標桿性無人工廠專項行動”,到2022年建設100家標桿性無人工廠、打造10家示范性智能工廠。在此過程中,預計將新增近1萬臺機器人,使生產效率平均提高20%以上,運營成本平均降低20%以上。   不僅僅是上海,廣州美的集團智能工廠內,200多臺機器人揮舞機械臂忙個不停,僅蒸發器一條生產線的工人就從11人減少到2人,一臺空調從下單到出貨的周期由20余天縮短到9天。在位于重慶兩江新區的金康賽力斯智能工廠,往日的人頭攢動被1000多臺機器人替代,關鍵工序實現智能化生產,全程只需幾位技術人員通過屏幕操控。青島全自動化碼頭,集裝箱岸橋無人操作,處處可見往來穿梭的自動駕駛車輛、拆集裝箱鎖墊的機器人……   業內人士指出,人工智能、5G等技術及其在工業機器人、自動駕駛、自動裝卸堆存等方面的應用,將生產一線單調、繁復、艱苦、危險的工作交給機器人和人工智能去完成,使生產過程智能化成為可能,促進了生產、流通、服務降本增效。